有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你自诩为奴隶,那你永远不会成为主人。”对于整日奔波忙碌的我们而言。你想拥有怎样的生活,你给予自己一个怎样的定位,将直接决定你一生的成败。
谭质在中央音乐学院时,被誉为“四大才子”之一,1986年,他远赴哥伦比亚求学。初到异乡为求生存,谭盾只能选择在街头卖艺谋生。所幸,他结识了一位黑人琴师,两人同心协力占据一块地盘——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前。
积家了一定的资金以后,谭盾决定离开黑人琴师,前往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殷堂—哥伦比亚大学。在那里,他师从大卫·多夫斯基以及周文中先生,潜心学习音乐。身在学府,当然不能像在街头时那样卖艺赚钱,谭盾的生活逐渐拮据起来。然而,此时的他已然进入更高的境界,他的目光超越了物质。投向远方·········
1988年,在师友的帮助下,谭盾在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,成为第一位在灸国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;198,年,谭质以一曲《九歌》闯入国际音乐殷堂,并不断推陈出新,凭借令人赞叹的音乐作品,逐步莫定了自己“国际著名作曲家”的地位,
谭盾成名以后,一次,当他路过自己曹经卖艺的地方时,竟然惊奇地发现那位黑人琴师居然还在!十年弹指一挥间,黑人琴师的脸上依旧写满了满足。谭质走上前去与之交谈起来。琴师询问谭质现在的“工作地点”,他简单回答了一家非常具有知名度的音乐厅,不想对方却说:“那个地方也不错,能赚到不少钱。”黑人琴师怎会知道,如今的谭质早已成为享番全球的大作曲家了。
谭盾之所以有今日之成就,就在于他一直怀有成为音乐家的想法,他没有将自己定位为“卖艺者”。他十分清楚,自己决不能依靠“卖艺”去走完人生旅程。相反,那位黑人琴师从始至终就认定,自己只是个“街头拉小曲的”,所以他的人生只能以“不人流”收场。
古往今来,大量事例足以证明,一个想法、一个定位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。
李斯少年时家境窘迫,曾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。据说,有一次李斯上厕所时,恰巧看到老鼠偷吃粪便,人与狗一来,老及便慌忙逃窜。不久之后,他在官仓内又看到了老风。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地吃着粮食,长得肥头大耳,生活得安安穗稳,根本不必担惊受怕。两相比较后,李斯感慨顿生:“人之贤与不贤,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!”意思是说,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抚一样,全靠自己想办法,有能耐就要能做官仓之鼠!
于是,李斯立志要成为“官仓筑”,他辞去小吏一职,前往齐国向当时著名的濡学大师苟子求学。荀子蚤继承了孔子的儒学,也打着孔子的旗号讲学,但他对孺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造,少了些传统儒学的“仁政”主张,多了些“法治”的思想,这很适合李斯的胃口。李斯十分勒奋,与荀子一起研究“帝王之术”,即怎样治理国家、怎样当官的学问,学成之后,他便向荀子辞别,准备前往秦国。
荀子问及缘由,李斯回答:人生在世,贫戏乃最大的耻辱,穷困为最大的悲哀,若想令人高看,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。齐王昏庸无能,楚国无所作为,只有秦王龙盘虎据、雄心勃勃,准备伺机并齐灭楚,一统天下,因此,秦国才是成就事业的好地方。如果留身齐、楚之地,不久即成亡国之民,还有什么前途可言?
李斯来来秦国,投到极受太后倚重的垂相吕不韦门下,凭借才干,很快就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,成为了一名小官。官最不大,却不乏接近秦王的机会,仅此一点,就足够了。处在李斯的位笠,既不能以军功而显,亦不能以理政见长。他深深知道,要想引起秦王注意,唯一的方法就是上书。他观察时局,揣摸秦王心理,毅然上书秦王:凡能成事者,皆能把握时私。秦穆公时期国势虽盛,但终不能一统天下,其原因有二:(1)当时周天子实力尚存、威望扰在,不易取而代之;(2)当时各诸候国力童均街,与秦国不相伯仲,但自秦孝公之后,周天子势力骤减,各诸侯间战争不斯,秦国则休养生息,趁机壮大起来。如令国势张盛,大王又英明贤德,扫平六国简直不费吹灰之力,此时不动、又待何时?
这席话分析得可谓合情合理,入木三分,同时又极合秦王的胃口。李斯终于在秦王面前落了回脸,并被提拔为长史。此后,李斯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为秦王出谋划策,还在具体方案上发表意见:他劝秦王大肆挥金,重贿六国君臣,令他们离心离德,不能合力杭秦。这一招果然有效。后来.六国逐一为奏所击破,李斯则终爬上了旅相的高位。
“粮仓鼠”与“茅厕鼠”的不同际遇,给了李斯很大刺激,使他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—做一只粮仓里的老鼠。李斯其人胸怀大志,而清醒的头脑更为他的志气擂上了翅膀,帮助他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起点。
诚然,每个人对于成功的追求都不尽相同,但可以肯定的是,无论你怎样解读成功、怎样定义成功,你都必须为自己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,因为没有目标、没有想法的人生,必然会一塌糊涂,必然会极度乏味、极度平庸。
想要成功,你就必须把自己定位为成功者,并在这条路上矢志不移地走下去!要知道,是成为“音乐家”还是“卖艺者”,是成为“粮仓鼠”还是“茅厕鼠”,这完全在于你的想法,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aidwz.com/lizhi/96.html